首页 > 诗人 > 高适

高适简介

高适 高适是我国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世称“高常侍”。 作品收录于《高常侍集》。高适与岑参并称“高岑”,其诗作笔力雄健,气势奔放,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

人物生平

  唐朝武则天长安四年(704年),高适出生。

  朝玄宗开元十一年(723年),高适二十岁。于是年前后到长安,后客游梁宋,遂定居宋城(今河南商丘),躬耕取给。自此时起至开元十九年(731年),一直居宋中。

  唐朝开元十九年(731年),高适二十八岁。是年起至开元二十二年(734年),北游燕赵,先后欲投朔方节度副大使信安王李禕、幽州节度使张守珪幕府。作有《信安王幕府》、《蓟门不遇王之涣郭密之因以留别》、《真定即事奉赠韦使君二十八韵》、《赠别王十七管记》及《塞上》、《蓟门五首》等诗。

  唐朝开元二十三年(735年),高适三十二岁。应征赶赴长安,落第。

  唐朝开元二十四年(736年),高适三十三岁。有《淇上别业》、《酬陆少府》、《自淇涉黄途中作》等诗。

  唐朝开元二十六年(738年),高适三十五岁。返宋中。作《燕歌行》。自此时至天宝七载(748年),一直居于宋中。其间曾游魏郡、楚地等,又曾旅居东平等地。

  唐朝玄宗天宝八年(749年),高适四十六岁。为睢阳太守张九皋所荐举,应有道科,中第,授封丘尉。

  唐朝天宝九年(750年),高适四十七岁。是年秋,北使青夷军(属范阳节度使)送兵。

  唐朝玄宗天宝十年(751年)春事毕,南归。有《使青夷军入居庸三首》、《送兵到蓟北》、《自蓟北归》等诗。

  唐朝天宝十一年(752年),高适四十九岁。辞封丘尉,客游长安。秋冬之际,担任凉州河西节度使哥舒翰幕府任掌书记。

  唐朝天宝十四年(755年),高适五十二岁。十二月,拜左拾遗,转监察御史。佐哥舒翰守潼关。

  唐朝天宝十五年(756年),高适五十三岁。六月,安禄山叛军攻陷潼关。高适随玄宗至成都;八月,擢谏议大夫。十一月,永王璘谋反。十二月,以高适为淮南节度使,讨伐永王璘。

  唐朝肃宗至德二年(757年),高适五十四岁。讨平永王后,又受命参与讨安史叛军,曾救睢阳之围。

  唐朝至德三年(758年),高适五十五岁。因敢于直言,贬官太子詹事。

  唐朝乾元二年(759年),高适五十六岁。五月,出任彭州刺史。

  唐朝上元元年(760年),高适五十七岁。改任蜀州刺史,直至代宗广德元年(763年)初。

  唐朝代宗广德元年(763年),高适六十岁。二月,迁任剑南节度使。十二月,松、维、保三州等地为吐蕃所陷,高适不能救。

  唐朝广德二年(764年),高适六十一岁。春,高适为严武所代,迁刑部侍郎,转散骑常侍,进封渤海县侯。

  唐朝永泰元年(765年),高适六十二岁。正月,高适卒。赠礼部尚书。留有《高常侍集》等传世。

东平留赠狄司马

唐代 高适

古人无宿诺,兹道以为难。

万里赴知己,一言诚可叹。

马蹄经月窟,剑术指楼兰。

地出北庭尽,城临西海寒。

森然瞻武库,则是弄儒翰。

入幕绾银绶,乘轺兼铁冠。

练兵日精锐,杀敌无遗残。

献捷见天子,论功俘可汗。

激昂丹墀下,顾盼青云端。

谁谓纵横策,翻为权势干。

将军既坎壈,使者亦辛酸。

耿介挹三事,羁离从一官。

知君不得意,他日会鹏抟。

送杨山人归嵩阳

唐代 高适

不到嵩阳动十年,旧时心事已徒然。

一二故人不复见,三十六峰犹眼前。

夷门二月柳条色,流莺数声泪沾臆。

凿井耕田不我招,知君以此忘帝力。

山人好去嵩阳路,惟余眷眷长相忆。

赴彭州山行之作

唐代 高适

峭壁连崆峒,攒峰叠翠微。

鸟声堪驻马,林色可忘机。

怪石时侵径,轻萝乍拂衣。

路长愁作客,年老更思归。

且悦岩峦胜,宁嗟意绪违。

山行应未尽,谁与玩芳菲?

送李少府时在客舍作

唐代 高适

相逢旅馆意多违,暮雪初晴候雁飞。

主人酒尽君未醉,薄暮途遥归不归。

送郑侍御谪闽中

唐代 高适

谪去君无恨,闽中我旧过。

大都秋雁少,只是夜猿多。

东路云山合,南天瘴疠和。

自当逢雨露,行矣慎风波。

送白少府送兵之陇右

唐代 高适

践更登陇首,远别指临洮。

为问关山事,何如州县劳。

军容随赤羽,树色引青袍。

谁断单于臂,今年太白高。

醉后赠张九旭

唐代 高适

世上谩相识,此翁殊不然。

兴来书自圣,醉后语尤颠。

白发老闲事,青云在目前。

床头一壶酒,能更几回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