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chǐ hán
注音ㄔˇ ㄏㄢˊ
繁体齒寒
词性
⒈ 牙齿外露而寒。比喻有外忧。
⒉ 齿酸。
⒈ 牙齿外露而寒。比喻有外忧。参见“脣亡齿寒”。
引《穀梁传·僖公二年》:“语曰:脣亡则齿寒,其斯之谓与。”
《旧唐书·田弘正传》:“自 弘正 归国, 幽、恆、鄆、蔡 有齿寒之惧。”
《新唐书·窦建德传》:“二国兵不解, 唐 彊 郑 弱,势必举 郑,郑 灭则大 夏 有齿寒之忧。”
⒉ 齿酸。
引宋 孙艤 《菩萨蛮·落梅》词:“一点著枝酸, 吴姬 先齿寒。”
1.太上道门和我龙华寺同为离乾出世之地,其中自然是唇亡齿寒的关系。
2., 他们开始唇亡齿寒,失去了安全感,觉得不但自己财务不能得到保障,家庭成员的安全也难以保障。
3.相互残杀报复的灭族事件此起彼落,教人闻之不禁胆颤齿寒. 相互残杀报复的灭族事件此起彼落,教人闻之不禁胆颤齿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