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qǔ diào
注音ㄑㄨˇ ㄉ一ㄠˋ
繁体曲調
词性名词
⒈ 指歌曲。歌曲或戏曲的调子。
⒈ 指歌曲。
引晋 陶潜 《闲情赋》:“曲调将半,景落西轩。”
《南史·后妃传下·张贵妃》:“采其尤艷丽者,以为曲调,被以新声。”
⒉ 歌曲或戏曲的调子。
引唐 李公佐 《南柯太守传》:“有仙姬数十,奏诸异乐,婉转清亮,曲调悽悲。”
明 陶宗仪 《辍耕录·杂剧曲名》:“董解元 所编《西厢记》,世代未远,尚罕有人能解之者,况今杂剧中曲调之冗乎?”
吴伯箫 《北极星·歌声》:“时代变了, 延安 的歌就增加了新的曲调,换上了新的内容。”
⒈ 有组织进行的乐音。
引唐·白居易〈琵琶行〉:「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1.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2.老端公的唱腔种类虽然较多,但故意装腔作势之处极其少见,少有美声唱法,一般是通俗的大众性的唱法,张口即可诵唱,曲调也朴实无华。
3., 窗外的树木生长的格外苍翠茂盛,夏日的阳光像一个个调皮的小精灵在树梢跳舞,欢笑嘻嘻笑嘻嘻系快的曲调,在树下投出斑驳的影子,也跟着动起来。看到一大片开的鲜艳的花儿,颜色张扬,如同莫奈随意画上的大片颜料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