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zhī chǐ
注音ㄓ ㄔˇ
繁体知恥
词性
⒈ 谓有羞恶之心。
⒈ 谓有羞恶之心。
引《礼记·中庸》:“知耻近乎勇。”
南朝 梁 何逊 《七召·治化》:“樵者目金而知耻,耕夫让畔以成仁。”
宋 曾巩 《叙盗》:“此谓养之既足,导之既明,则为盗者知耻而自新。”
⒈ 有羞恶之心。
引《礼记·中庸》:「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
1., 自己国内种族岐视泛滥,反而指责别国不讲*权,真是恬不知耻。
2.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
3.还是韬光养晦,如袁世凯般做一个窃国大盗、抑或是抓住历史的机遇当一个艰难的改革者?百炼成钢,知耻后勇,只有以血淬剑,才能再造中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