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韵

和韵[ hé yùn ]
⒈ 谓文雅而有风度。指句中音调和谐,句末韵脚相协。谓依照别人诗作的原韵作诗。
引证解释
⒈ 谓文雅而有风度。
引《南史·王训传》:“眉目疎朗,举动和韵。”
宋 何薳 《春渚纪闻·有道之器》:“彦回 风流和韵,施之燕閒,故是佳士。”
⒉ 指句中音调和谐,句末韵脚相叶。
引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声律》:“吟咏滋味,流於字句。气力穷於和韵。异音相从谓之和,同声相应谓之韵。”
范文澜 注:“异音相从谓之和,指句内双声叠韵及平仄之和调;同声相应谓之韵,指句末所用之韵。”
⒊ 谓依照别人诗作的原韵作诗。
引宋 张表臣 《珊瑚钩诗话》卷一:“前人作诗,未始和韵。自 唐 白乐天 为 杭州 刺史, 元微之 为 浙东 观察,往来置邮筒倡和,始依韵,而多至千言,少或百数十言,篇章甚富。”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一:“余作诗,雅不喜叠韵,和韵,及用古人韵。”
清 梅曾亮 《<柏枧山房诗集>自序》:“叠韵之巧,盛于 苏 黄 ;和韵之风,流于 元 白。”
国语辞典
和韵[ hè yùn ]
⒈ 古代赠答诗中,依仿他人诗的韵脚,甚至次第,作诗回赠。其中分有依韵、次韵、用韵三种方式。
引清·徐师曾《诗体明辩序说·卷一四·和韵诗》:「按和韵诗有三体:一曰依韵,谓同在一韵中而不去用其字也;二曰次韵,谓和其原韵而先后次第皆因之也;三曰用韵,谓有其韵而先后不必次也。」
和韵[ hé yùn ]
⒈ 为文作诗,讲求句中音调或句末韵脚和谐,称为「和韵」。
引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声律》:「是以声画妍蚩,寄在吟咏,吟咏滋味,流于字句,气力穷于和韵。异音相从谓之和,同声相应谓之韵。」
和韵的意思解释、和韵是什么意思由成语故事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近音词、同音词
- 河运,合韵,鹤云,河云
和韵造句
1.时代总是裹着你往前走,无论你多么喜欢诺基亚,你总会用上苹果;无论你多么喜欢胶片,你总会用上数码;很多人都怀念老款汽车的经典和韵味,品玩一番,赞不绝口,然后开着新款车回家过日子。
2.因为自然的绿与文学中的绿绝然是两码事。自然与文学天生不相容,凑在一起,它们就会把对方撕成碎片。奥兰多眼中的绿荫破坏了他心中的节奏和韵律,何况大自然还有他自己的把戏。
3.丹唇一启歌喉一展,一串骊珠音和韵闲,宛若新莺出谷,引得罗嘉颖刮目相看频频点头,面含赞许之色,不由击节称赏,其他同学亦敛气屏息凝神静听。 丹唇一启歌喉一展,一串骊珠音和韵闲,宛若新莺出谷,引得罗嘉颖刮目相看频频点头,面含赞许之色,不由击节称赏,其他同学亦敛气屏息凝神静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