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bù ěr shí wéi kè
注音ㄅㄨˋ ㄦˇ ㄕˊ ㄨㄟˊ ㄎㄜˋ
词性
⒈ 俄文原意为“多数派”。1903年7月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召开第二次代表大会,在选举党中央领导机构时,拥护列宁的马克思主义者获多数,被称为布尔什维克,反对列宁的少数人被称为孟什维克。“布尔什维克”一词,后成为各国马克思主义政党和共产党人的专称。
⒉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共中央机关刊物。1927年10月24日在上海创刊。先为周刊,后改为半月刊、月刊和不定期刊。瞿秋白、蔡和森、李立三先后任总编辑。秘密发行。曾先后用《虹》、《平民》等名称作封面伪装。1932年7月出至第五卷第一期停刊。共五十二期。
⒈ [俄] 列宁 建立的 苏联 共产党用过的称号,意思是多数派。后多用以泛称共产党或共产党人。
1.达雅已经转为正式党员。她工作非常努力,尽管个人生活非常不幸,但她并没有落在其他先进工人的后面。工人们信任这个寡言少语的女工:她当选为工厂委员会的委员。保尔为他的终身伴侣成为一个布尔什维克感到自豪,这减轻了他的痛苦。
2.尼古拉斯及其家族被布尔什维克逮捕,当时,布尔什维克为控制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崩溃之后的俄罗斯,正忙于与孟什维克即白军斗争。
3., 潜在地,政府的标准也可能工作,因为他们来自草根阶层,作为被当做来自白宫的布尔什维克法律的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