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guó quán
注音ㄍㄨㄛˊ ㄑㄨㄢˊ
繁体國權
词性
⒈ 犹国柄。政府或国君的权力。
⒉ 国家的主权。
⒈ 犹国柄。政府或国君的权力。
引《管子·山权数》:“筴丰则三权皆在君,此之谓国权。”
《汉书·五行志中之下》:“襄公 时,天下诸侯之大夫皆执国权,君不能制。渐将日甚,善恶不明,诛罚不行。”
颜师古 注:“谓 襄 十六年会於 溴梁,诸侯之大夫盟皆类此。”
《宋书·恩倖传序》:“权幸之徒,慴惮宗戚,欲使幼主孤立,永窃国权。”
⒉ 国家的主权。
引匡互生 《五四运动纪实》:“这回运动所标出的公用语为‘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⒈ 国家的政权。
例如:「佞臣执国权,是为国家之祸。」
1.一百零三、这位喀尔喀蒙古内附之后第一位下嫁的公主,不仅是连接满蒙两族的纽带,而且真正行使了清朝在蒙古的监国权力。
2.在这里,曾闯入八国联军的队列,曾踏进日寇的铁蹄;在这里,也迸发出“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的呐喊,发出了新中国成立的庄严宣告。
3.快速的成长和腾飞,使华仪集团获得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关注,贾庆林、张德江、周铁农、万国权等领导亲临华仪视察,给予华仪干部职工极大的鼓舞和鞭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