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wū tuō bāng
注音ㄨ ㄊㄨㄛ ㄅㄤ
繁体烏托邦
词性名词 形容词
⒈ 本是英国空想社会主义者莫尔(Thomas More)所著书名的简称。作者在书里描写了他所想像的没有阶级的幸福社会,并把这种社会叫做“乌托邦”,意即没有的地方。后来就用乌托邦指不能实现的理想。
英Utopia;
⒈ 理想中最美好的国家。本为 英国 空想社会主义者 莫尔 (ThomasMore)所著书名。书里描写了他所想象的没有阶级的幸福社会。后泛指不能实现的空想境界。
引胡适 《井田辨·答廖仲恺胡汉民先生的信》:“《周礼》一书,我起初只承认他是 战国 末年的一部大乌托邦。”
邹韬奋 《苦闷与认识》:“倘若希望有个现成的理想的环境,那是只有到乌托邦去。”
⒈ 书名。英人谟尔所著,西元一五一六年出版,分上下两卷。上卷暴露及指责英国当时政治之腐败、社会之罪恶,下卷则描写其理想的社会,为一假想的岛国。其中设施无不尽善尽美,故后世将乌托邦引为空想或理想的代称。
1.或者有人笑我故意向未练的孩子们的空想界中找求荒唐的乌托邦,以为逃避现实之所,但我也可笑他们的屈服于现实,忘却人类的本性。
2.社会主义者肯定会证实,至少在其开始时,不是通往自由的道路,而是通往*裁和反*裁、通往最惨烈的内战的道路。以民主手段实现并维持的社会主义,看来确实属于乌托邦世界。
3.“乌托邦”指责茅先生犯有颠覆和诽谤罪,认为纽约的福特基金会向天则提供资金就是“勾结”外国人从事所指称的犯罪行为的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