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养

就养[ jiù yǎng ]
⒈ 侍奉父母。
⒉ 指侍奉祖父母。
⒊ 接受奉养。
引证解释
⒈ 侍奉父母。
引《礼记·檀弓上》:“事亲有隐而无犯,左右就养无方。”
孙希旦 集解:“就养者,近就而奉养之也。”
唐 杨炯 《昭武校尉曹通神道碑》:“就养之方,兼申爱敬;慎终之道,不忘哀戚。”
⒉ 指侍奉祖父母。
引宋 王安石 《上相府书》:“某少失先人,今大母春秋高,宜就养於家之日久矣。”
⒊ 接受奉养。
引宋 苏轼 《刘夫人墓志铭》:“夫人既老,二子 涓 澥,更守 寿春。已而 涓 守 襄阳,澥 復按本道刑狱,夫人皆就养焉。”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十二:“太夫人 晋江 黄氏 就养官斋,棖触旧事。”
国语辞典
就养[ jiù yǎng ]
⒈ 侍奉。
引《礼记·檀弓上》:「事亲有隐而无犯,左右就养无方。」
唐·杨烱〈唐昭武校尉曹君神道碑〉:「就养之方,兼申爱敬;慎终之道,不忘哀戚。」
⒉ 父母到儿子任官的住所,受其供养。
引宋·苏轼〈刘夫人墓志铭〉:「已而涓守襄阳,澥复按本道刑狱,夫人皆就养焉。」
就养的意思解释、就养是什么意思由成语故事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近音词、同音词
- 久仰,九阳,久旸
就养造句
1.对少年儿童只注重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忽略了对他们的精神和创新意识的培养,认为只要读好书就行了,从而使少儿从小就养成按部就班思维定势,恪守中庸之道桎梏着少儿活跃的思维。 对少年儿童只注重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忽略了对他们的精神和创新意识的培养,认为只要读好书就行了,从而使少儿从小就养成按部就班思维定势,恪守中庸之道桎梏着少儿活跃的思维。
2., 我们应该从小就养成表里如一的好作风。 , 我们应该从小就养成表里如一的好作风。 , 我们应该从小就养成表里如一的好作风。 , 我们应该从小就养成表里如一的好作风。
3.学院学工处负责人说,“晨点晨练”就是要让学生在校期间就养成勤勉、健康的习惯,告别懒散,这对于日后职业生涯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