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shēng miè
注音ㄕㄥ ㄇ一ㄝˋ
繁体生滅
词性
⒈ 佛教语。依因缘和合而有,谓之“生”;依因缘离散而无,谓之“灭”。
⒉ 犹生死。
⒈ 佛教语。依因缘和合而有,谓之“生”;依因缘离散而无,谓之“灭”。
引南朝 宋 谢灵运 《<维摩经>十譬赞·电》:“倏烁惊电过,可见不可逐。恆物生灭后,谁復覈迟速。”
唐 顾况 《赠僧》诗之二:“更把浮荣喻生灭,世间无事不虚空。”
清 陈维崧 《念奴娇·春日同纬云南畊遍历南岳诸园林》词:“何限向来哀乐事,一笑浮沤生灭。”
⒉ 犹生死。
引唐 王维 《胡居士卧病遗米因赠》诗:“有无断常见,生灭幻梦受。”
宋 范成大 《太师陈文恭公挽词》:“梦已 商 人奠,身犹 汉 相朝;古来贤达意,生灭两消摇。”
1.汝等比丘,若摄心者,心则在定。心在定故,能知世间,生灭法相。
2.但这样也就没有了喜怒哀乐,圣人蝼蚁,生死幻灭,亦无分别,也不论是非,也不论因果,也不论生灭,也不论善恶,也不讲什么公道私道,一切只有道。
3.飞鸟过往间,生生灭灭,千年的过客撷来冷月吐织馨香的巾绢,为你擦亮迷离的双眼,去发现尘封于天地之间美丽。轻驭遐思,找寻曾经难以磨灭的一抺瑰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