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tǐ xìng
注音ㄊ一ˇ ㄒ一ㄥˋ
繁体體性
词性
⒈ 性情;性格。
例跟他处事,可要懂得他的体性。
英disposition;
⒈ 身体。
引《国语·楚语上》:“且夫制城邑,若体性焉,有首领股肱,至于手拇毛脉,大能掉小,故变而不勤。”
唐 陆龟蒙 《甫里先生传》:“或寒暑得中,体性无事,时乘小舟,设篷席,賫一束书,茶灶、笔牀、钓具,櫂船郎而已。”
⒉ 禀性。
引《商君书·错法》:“夫圣人之存体性,不可以易人。”
宋 朱淑真 《青莲花》诗:“浄土移根体性殊,笑他红白费工夫。”
崔璇 《一条裤子》:“你们不知道我这人的体性,我穷,穷的刚强,干净俐索。”
⒊ 谓体悟真性。
引《庄子·天地》:“体性抱神,以游世俗之间者,汝将固惊邪?”
成玄英 疏:“悟真性而抱精淳,混嚣尘而游世俗者,固当江海苍生,林藪万物,鸟兽不骇,人岂惊哉!”
⒈ 本性。
引《后汉书·卷六三·李固传》:「闻阿母体性谦虚,必有逊让。」
⒉ 文学评批理论上指文章的风格与作家的性情。见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体性》。
1.这样一来,实践主体性“永远具有一个双刃的要求,其中一面针对着世界,另一面针对着哲学本身。”。
2.人类所有伟大的一切都只属于很少的几个独特的个人的贡献。但是大众无法原谅他们。它可以原谅罪犯,但它无法原谅一个有自身个体性、不是集体头脑一部分的人。
3.即便哲学真的就这样在科学体系中安营扎寨,它也并不因此就非得要彻底放弃与作为形而上学之标志的整体性的联系。 即便哲学真的就这样在科学体系中安营扎寨,它也并不因此就非得要彻底放弃与作为形而上学之标志的整体性的联系。